昨日,低溫來襲,陰雨綿綿,市民全副武裝出行。

 ?。ú堂?攝)

  高山上的樹枝穿上了一層“冰衣”。(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)

  問雪

  廈門下雪了?氣象部門說沒有

  市民拍到的“小白點”,或是水汽遇到強冷空氣凝結而成的冰晶

  本報訊 (記者 吳曉菁)昨日,不少廈門市民發現空中飄落小白點,零星的白色小點在眼前飄過。地處亞熱帶的廈門,一般冬天只會下霜或結冰,并不會下雪。這番景象讓市民驚呼“下雪了”,但是很遺憾,氣象部門說它們很可能是冰晶,甚至可能只是大雨滴。

  降雪是大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。在天空中運動的水汽要形成降雪,必須滿足三個條件:一是大氣中要含有較冷的冰晶核;二是充分的水汽,空氣濕度要達到90%以上,甚至更高;第三是云層中的氣溫要降至0℃以下,低空各層面的氣溫也應該在0℃以下,否則雪在降落的過程中就會融化。如果冷空氣相當強烈,并帶著濕氣,1℃至10℃的氣溫同樣可以降雪。

  氣象專家張偉表示,從昨日的氣象條件來看,截至18時,位于狐尾山的廈門國家基本氣象站氣溫在4℃至8℃之間波動,氣溫不符合下雪的條件,氣象工作人員也沒有觀測到降雪。

  那么市民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?張偉說,從市民拍攝的視頻來看,一個個小白點可能是高空中的水汽遇到強冷空氣,凝結而成的冰晶,冰晶在降落的過程中,沒有融化干凈,到了低空,市民就會看到“雨夾雪”的現象。不過,張偉說,視頻中的“雪”也不排除是大雨滴造成的錯覺。

  記者了解到,從20世紀50年代廈門有氣象記錄以來,降雪記錄僅出現在高海拔山區,降雪集中出現于同安蓮花鎮軍營村,2016年1月曾出現一次弱的降雪過程。

  廈門冬季比較經常出現的是霰,霰形成的溫度比雪形成的溫度要高,因此廈門冬季高海拔山區的氣象觀測站點常能觀測到霰,去年1月10日軍營村就曾出現過,當時軍營村的地面溫度在2℃左右。

  [現場]

  島內外多處飄“雪”

  昨日中午,多位市民拍到了天上下零星“小白點”的場景。

  “11點多,我在陽臺晾衣服,發現‘雨點’越來越大,最后還有點像泡沫在空中飄?!奔易⊙X附近的王女士回憶說。意識到可能下“雨夾雪”了,她趕忙拿出手機記錄。在島內文屏路、五緣灣、呂厝以及島外集美水晶湖郡等地,也有市民看到了同樣景象。

  與此同時,還有市民發現,手機天氣應用中,原本的降雨標志變成了雪花圖樣?!皬B門下雪”的話題一舉沖上微博熱搜榜。

  本報記者 蒙 婧 羅子泓

 ?。▉碓矗簭B門日報)